
人物档案
王展飞,男,汉族,1929年5月出生于四川泸县,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曾任云南工学院、云南工业大学社科部主任、云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兼职副主席、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理事、云南省哲学学会会长、云南省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研究会会长。现为云南省高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省哲学学会名誉会长。先后荣获云南省优秀教师、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全国高校“两课”百名优秀教师、云南省教育功勋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在很多人眼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枯燥而乏味,而在王展飞教授眼中,却是一份长达60多年的热爱。日前,云南省高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省哲学学会名誉会长王展飞教授荣获2016年第三批云岭楷模荣誉称号,同行们都称他为“德高望重的老专家”、“云南省理论界的一面旗帜”。
结缘马哲 走真学真信真教真用之路
7日上午,记者来到昆明理工大学城市学院王展飞教授的家,老先生腰板笔直,坐在沙发上翻看耗时6个多月著成的《亲历与思考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建设与改革研究》。“何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结缘,是什么让你情深至此?”对于记者的提问,这位银发老人的回答不假思索:“我第一次接触马哲是在上世纪50年代,经历过旧社会的苦难岁月,对我而言,这就是一条真学、真信、真教、真用的道路。”王展飞说,1954年至1966年,他在通讯兵学院担任宣传干事和哲学教员,先后为上千名部队干部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期间,他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潜心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被聘任为《解放军报》、《八一杂志》等报刊的特约作者。
1966年转业地方后,王展飞一直奋斗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的第一线。从1974年起,他先后担任云南工学院、云南工业大学社科部主任,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工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和昆明工学院的同志一起联合西南、西北16所大学编写了改革开放以来工科院校的第一本哲学教材。1992年,王展飞被评为“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