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昆明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云南省三七重点实验室团队指导的本科生杨桂鹤同学在国际食品科学领域顶级权威期刊《Food Chemistry》(中国科学院一区TOP期刊)上在线发表了题为“Biological detoxific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emerging control strategies of zearalenone in food”的高水平论文。该成果不仅是生科学院科研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体现,更作为生物学学科交叉研究突破性成果,展现了生科学院在本科生人才培养及推动学科建设的系统性成效。

玉米赤霉烯酮是一种由子囊菌门丝状真菌产生的真菌毒素,广泛存在于玉米、小麦、中药材等农作物中。近年来,玉米赤霉烯酮污染问题在全球范围内愈发严峻,其在谷物和中药材中的检出率不断攀升,对家畜家禽的健康、加工谷物制品的安全以及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该论文系统介绍了玉米赤霉烯酮的残留风险及新兴生物脱毒防控技术,为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和公众健康提供了重要解决方案。

崔秀明研究员团队杨野教授和张文平博士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究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基础研究计划项目、云南省重大专项等项目支持。
近年来,生科学院三七重点实验室坚持科研实践与学科竞赛深度融合的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一系列高质量成果。指导本科生以第一作者或并列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8篇,其中一区1篇,二区5篇,三区2篇。指导学生获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国家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赛特等奖1项;第四届云南省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省赛一等奖1项。
未来,生科学院将进一步推进生物学“双一流”学科建设,提升本科教育质量,充分激发学院本科生的学术科研热情,鼓励学生积极投身学术科研活动,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营造浓厚的学院学术科研氛围。通过科研实践与学科竞赛深度融合,构建“学术引领-实践赋能-价值塑造”的科教融合育人模式。
(供稿: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