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关系着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些根本问题,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围绕怎样增强思政课“抬头率”、“点头率”,怎样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软指标”变为“硬约束”,如何把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的建设工作有效结合等问题。过去一年,云南省各高校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聚焦一流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以改革创新精神将党建思政工作融入教书育人的方方面面,形成了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的良好局面。
昆明理工大学:“三个课堂”入脑入心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这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培育更多优秀的教师,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满足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需要。”党的十九大结束后,刚从北京归来的十九大代表、昆明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张英杰便在第一时间走进课堂与学生代表座谈交流,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给师生们带来了一堂特殊的思政课。
从日常课堂到新媒体阵地,再到学生社团。近年来,昆明理工大学通过实施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加强云南省高校“易班”发展中心建设等措施,将思政教育工作全面铺开,发挥“三个课堂”全方位立体式的育人作用,用新形式新方法让思政教育入脑入心。
“高校思政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本着打造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思政课的目标,我们在思政课程建设上狠下功夫。”昆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樊勇说,思政课堂作为“第一课堂”,通过打造全省首个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项目,探索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的融合,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升教学实效性。通过召开专题研讨会,强化思政课教学针对性、实效性、亲和力,提高课堂到课率、抬头率、点头率。及时将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和政策措施融进教材,多措并举达到上好每一堂思政课的目的。
在“第二课堂”中,昆明理工大学将实践育人工作作为重点突破口,在实践中激发学生创新潜力,传承大学精神价值,树立远大理想目标。生命科学学院2016届本科生李先永毕业之后回到临沧返乡创业,将自己在校期间学到的“无抗养殖”技术,应用到云县乌骨鸡养殖上,带动当地农村群众成立养殖合作社,被当地政府确定为“一县一品”项目进行示范推广。发挥了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的同时,也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成果落地开花。
为加强“第三课堂”网络思政教育工作,昆明理工大学以“易班”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筹备成立了云南省高校“易班”发展中心。以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借助“易班”网络服务功能和网络互动社区的特点,整合优质网络资源,将“易班”打造成为我省网络思政教育的大平台。
原文链接:http://www.sizhengwang.cn/szzx/mtjj/2018/0419/653.shtml?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