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昆工 > 正文

媒体昆工

春城晚报 2019-10-10 点赞!国庆大阅兵中的昆工国防生

发布日期:2019-10-10 点击量:

2019年10月1日上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盛大的阅兵式上1.5万人,15个徒步方队、32个装备方队、12个空中梯队,在雄壮的军乐声中,依次通过 广场。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首次国庆阅兵,也是共和国武装力量改革重塑后的首次整体亮相。

昆明理工大学

战旗飘扬、战歌激昂、装备精良、士气高昂、步伐铿锵,威武之师气宇轩昂……而在其中,也出现了昆明理工大学国防生的身影,他们英姿飒爽,带着母校的期许与光荣,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他们说,很高兴能在阅兵仪式,让他们展示了中国军人的英姿,展现了昆工国防生的风采!

张译文 信息作战第一方队

昆明理工大学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13级国防生

昆明理工大学

得到阅兵选拔的消息,我便报名参加考核了,也想过对业务工作的影响,对家人关心的缺失等等,但家人和女朋友给了我坚定的支持,带着他们的期盼,我顺利通过考核进入集训队。这一去,无论多苦多难,我一定坚持下去,展现中国军人的英姿,展现我们昆工国防生的风采!

昆明理工大学

训练节奏很紧张,考核完第二天就投入了正式训练。作为后续补充人员,我和战友开始在预备排面赶进度:每天顶着35度以上的高温训练军姿;迷彩湿了又干,干了又湿;身体重心前倾使得脚板从肿到痛,再到麻木……我一次次告诉自己,既然来了就不能选择放弃。进入阅兵村前一周,我终于站到第一排面。进村之后,全军的方队一起训练,各方队之间相互比拼,我们方队的目标就是‘打得赢,争第一,零通报’,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全队咬着牙,顶着烈日和伤病与其余三十一个方队竞争,平均每天训练时长10小时。

昆明理工大学

上场前最后一次全装四小时耐久站立,35度高温,站到最后一分钟,两千多人齐唱强军战歌。那一刻,军人的担当与刚毅尽显无遗,对祖国的无限热爱涌上我的心头。

熊伟志 特战装备方队

昆明理工大学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13级国防生

昆明理工大学

得知单位今年选拔抽调人员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活动时,我毫不犹豫的报了名,简单的收拾整理后,我便乘车前往了阅兵任务的第一站——彭山。

昆明理工大学

在彭山初期训练的3个月里,每天10个小时的训练强度让我吃尽苦头。刚开始因为身体无法适应长时间且标准极高的军姿站立,脚掌、小腿、膝盖、脊椎等身体部位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痛感,加之4、5月份巴蜀地区气温高,空气潮湿,整个训练场如同一个巨大的蒸笼将我们笼罩其中。为什么还要苦苦支撑?每晚入睡前我都会问自己同样的问题,身体的疼痛叫嚣唆使着我一次次想与阅兵挥手道别,但坚定的信念和不变的初心始终成为我坚持留下的理由!从徒手站立2小时,再到挂枪站立4小时,最后满装负重40斤,两脚踩在面积不足50平方厘米的木砖上站立6小时,每一次的突破进步与超越人体生理极限都见证着自己对阅兵任务的执着追求和坚定决心。我深刻感受到脚下的方砖不仅仅是用来训练站立,它更堆砌起我们对党和人民的绝对忠诚与无限热爱。

昆明理工大学

第二站——南口阅兵村。七月份的北京骄阳似火,地表温度甚至一度达到了令人恐怖的50℃。在太阳炙热的烘烤下,我们每一名官兵毫不退缩,发扬“丛林猛虎,山地铁拳,特战奇兵,无往不胜”的特战精神,与全军各个优秀的方队暗自较劲。由于受阅经验的不足,乘载员人数最多,加之受阅装备车辆最晚接装,所以开始的成绩并不理想。不争馒头争口气!每天我们带出时间最早,带回时间最晚,抓枪敬礼,答词呼号平均每天完成500次,为了达到大排面“五线”标齐,我们全程负重站立,重心前倾后在脚后跟处放入白纸练,站砖练习更是家常便饭……凭借着“滴水穿石,永不后退”的狠劲与韧劲,我们硬是从靠后的名次,一路过关斩将,之后的会操评比中多次拿到训练优胜单位锦旗!

昆明理工大学

阅兵的光环只是一阵子,但阅兵的精神是一辈子!回归平淡后,还需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但这段宝贵财富将终身伴我成长进步。

原文链接:https://appkp.ccwb.cn/news/201910/20191010114059E6H1BH.html?from=groupmessage

版权所有©昆明理工大学 滇ICP备05001246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402000430号 All Rights Reserved ©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