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昆工 > 正文

媒体昆工

云新闻 以青春足迹复刻长征史诗 用挺膺担当续写时代华章——昆明理工大学实践团深入甘肃11县市开展沉浸式研学实践

发布日期:2025-08-08 点击量:

日前,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长征精神教育实践团”一行19人(含5名教师、14名本硕博学生),跨越2000余公里,深入甘肃省静宁县、甘谷县、礼县、西和县、徽县、成县、两当县、康县、迭部县、宕昌县、会宁县等11个县市的红色圣地,循着红军长征的历史足迹展开了一场沉浸式研学实践。这支由“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骨干党员携手学院优秀团员组成的队伍,以“走好当代长征路·挺膺担当强国梦”为主题,通过实地探访、情景体验、专题研讨和社会调研,在长征“地理密码”与专业信仰碰撞中,实现思政教育从“课堂听”到“实地悟”的深刻飞跃。

丈量红色地标 解码精神内核

实践团以脚步丈量信仰,在历史现场解码长征精神。首站静宁界石铺纪念馆,师生系统梳理其作为三大主力会师“中心基点”的战略作用,毛泽东手书石刻与分发物资雕塑无声印证“人民就是江山”,界石铺成为感悟军民鱼水情的核心课堂。在宕昌哈达铺“义和昌”药铺旧址,比对《大公报》原件与历史记录,还原党中央“到陕北去”的战略决断,哈达铺生动诠释了“实事求是”的决策伟力。面对腊子口天险,结合地形测绘与岩石力学知识,其陡峭地势印证“云贵川”小战士裹脚布攀崖奇袭的壮举,腊子口直观揭示了信念与智慧铸就的“攻坚克难”密码。武山渭河强渡遗址,感受血肉之躯开辟通路的千钧之重;礼县龙池湾战役纪念馆,体悟信念如磐的动人力量;西和会议纪念馆,见证历史转折时刻;徽成两康展区,印证“民心所向即胜利之源”;两当兵变旧址标语、陇南根据地军装地雷,诉说着军民同心;迭部茨日那村,毛泽东旧居划痕与新生树苗,见证红色记忆代际传递。最终抵达长征胜利会师点——会宁。巍峨会师塔下,师生肃立默哀,誓言告慰英魂:“这燎原星火,吾辈接续!”会宁,以其胜利会师的永恒象征,凝聚了长征精神不朽的丰碑意义。从界石铺的民心基石,经哈达铺的真理光芒、腊子口的攻坚壮举,到会宁的团结胜利,长征精神“依靠人民、实事求是、攻坚克难、团结胜利”的内核图谱清晰呈现。

体察民生脉动 追寻军民情深

长征精神的伟大传承,深深植根于陇原大地的烟火生活与历久弥新的军民鱼水情。迭部县茨日那村“辣子情缘”农家乐店主桑洁才让讲述1935年毛主席将村民辣椒分给战士御寒的往事,“半包辣椒见初心”的情谊化作店名,更孕育成富民产业“红军辣”。实践团调研形成《红色记忆在民族地区传承现状报告》。徽县庙坪村,师生重走6公里长征路,结合1936年参军名册,体察“红军助农抢收、青年携农具参军”的“军民共生”传统如何滋养当代乡村。哈达铺镇,走访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商户,调研“红军辣”“黄芪”等特产如何借力红色旅游与电商走向市场。“义和昌”药铺变身文旅地标,特产畅销全国,“为国为民”初心正转化为乡村振兴的澎湃动能。

融合学科专长 守护精神根脉

此行不仅是历史的回望,更是一次专业知识与红色精神的创造性融合。当课堂“搬”进长征路途,山河便是最好的教材。实践团充分发挥地质、采矿、测绘等学科优势,将专业智慧倾注于守护红色根脉的第一线。在腊子口战役遗址一处岩体破碎的边坡前,资开系教师开设临时的“山河课堂”,运用岩石力学分析方法,细致勘察节理裂隙分布,现场论证并提出了“锚杆加固+生态护坡”的科学防护方案建议,旨在用科技力量为脆弱的历史遗迹构筑永续留存的屏障。测绘系教师带领学生运用无人机技术,通过规划毫米级精度的仿地航线,采集高分辨率影像与密集点云数据,结合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对纪念碑体进行全方位三维建模,构建具有真实纹理的数字孪生体,精确记录历史坐标与建筑细节,为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科学支撑。

这种将课堂搬进历史现场、让专业知识服务精神守护的实践,使师生们对专业报国有了更深切的领悟。正如实践团成员感慨:“采矿人的长征,在攻克‘卡脖子’技术的习题集里,在守护绿水青山的生态修复方案中!”

活化红色资源 延伸服务实践

感悟长征精神的伟力,不仅在于铭记历史,更在于激活其当代价值。实践团将深度调研、故事挖掘与精神宣讲贯穿始终,积极推动红色资源的活化利用与服务地方发展。团队师生化身“长征精神青年宣讲员”,在红色纪念馆结合见闻与专业感悟,面向游客、青年学生开展主题宣讲。摒弃照本宣科,阐释“实事求是”决策、还原“攻坚克难”意志,畅谈科技攻关、乡村振兴、生态保护的“新长征”。采矿学子讲“智能矿山绿色长征”,测绘学子绘“数字守护地标”蓝图,青春宣讲引发共鸣,播撒精神火种。

当19名师生最终齐聚在会宁巍峨的会师塔下,一条由信仰、足迹与智慧连缀的精神脉络无比清晰地呈现眼前:从哈达铺“一纸报纸定乾坤”所彰显的实事求是,到渭河“血肉之躯架浮桥”所体现的英勇无畏;从腊子口“百丈悬崖当云梯”所蕴含的攻坚智慧,到茨日那“半包辣椒见初心”所深藏的军民情深……伟大的长征精神从未远去,也从未褪色。它已深深内化,成为青年学子笔记本上立志科技报国的铮铮誓言,成为实验室里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不灭灯火,成为矿山深处为突破“卡脖子”技术而轰鸣不息的钻机声响。

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师生以“党建带团建”为坚强引领,成功将思政教育从书本理论、课堂讲授推向身临其境的历史现场和身体力行的实践感悟。这场主题鲜明、内涵丰富的“走好当代长征路·挺膺担当强国梦”大型思政实践活动,不仅是对光辉历史的深情回望与伟大长征精神的深刻洗礼,更是新时代青年将个人理想、专业追求与奋斗实践熔铸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坚定信仰宣言。它证明,唯有深植于“为国为民”的深厚沃土,专业知识方能绽放最璀璨的时代光芒;唯有铭记初心使命,传承红色基因,才能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砥砺前行,留下无愧于时代、坚实而闪亮的青春足迹。

云南日报-云新闻通讯员:倪玉婷 尹晨宇

编辑:黄世俊

审核:张耀龙

https://ynrb-wap.yndaily.com/news_details.html?from=androidapp&eid=5d74cdf6226ef899×tamp=1754928910952

版权所有©昆明理工大学 滇ICP备05001246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402000430号 All Rights Reserved ©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