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昆工 > 正文

媒体昆工

云南网 “白雾样板”有何振兴密码?昆工学子实地探寻

发布日期:2025-07-06 点击量:

曲靖市会泽县娜姑镇白雾村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会馆、祠堂、庙宇等文化遗产丰富,先后获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等荣誉。

如何让“沉睡资源”转化为“致富资本”?白雾村大胆探索和实践,催生了一批历史文化旅游新业态,擦亮了国家历史文化名村招牌。

近日,昆明理工大学联动会泽团县委,组织国土资源工程学院乡村振兴实践团深入白雾村,通过实地参观、座谈采访等方式,探寻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实践的鲜活样本。

从古建筑活化利用到现代功能植入,白雾村通过系统性传统建筑保护工程,完成多处历史建筑修缮改造,形成“文旅+文化+文产”融合发展路径,推动村集体经济显著增长。同时,结合旅游市场需求,将闲置农房改造为民宿,统一设计装修风格,配套住宿、餐饮等服务设施,开发观光农田、特色民宿等旅游项目,打造“村跑节”“农耕体验日”等特色项目,推行“农业+旅游”融合模式。

古村蜕变不仅源于“农业+旅游”双轮驱动,更在于统筹推进生态保护、经济发展、法治建设,形成三位一体的格局。

在经济发展模式上,土地入股、文旅融合等现代经营方式与传统农耕文化相结合,既传承乡村文化根脉,又注入新的发展动能。从历史建筑保护到现代文旅开发,从传统农耕到生态观光农业,从“制度+调解+民生”基层自治模式到法治保障,白雾村通过生态、经济、法治的有机结合,构建起全方位的乡村振兴体系,保障乡村发展成果惠及全体村民。

当古村的彩石板路承载起观光客的足迹,当老粮仓变身知识驿站,当村民从“守着老宅受穷”到“土地入股分红”,这不仅是一个传统村落的重生,更是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落地的鲜活注脚。

“从古建活化到文旅创新,从传统农耕到多元产业,从村规民约到法治保障,白雾村构建了生态、经济、治理有机融合的立体化振兴体系。”调研团队表示,白雾村的“逆生长”奇迹,核心在于将“三个组织起来”的创新实践贯穿于生态保护、经济发展、乡村治理全链条:强有力的党组织是“主心骨”,精准组织的群众是“源动力”,高效整合的要素是“催化剂”。

调研师生表示,从白雾村的实践可见,乡村振兴的核心在于激活“人、地、文、产”的协同潜力——以历史文化为根基,以产业创新为引擎,以民生改善为归宿。新时代的乡村振兴,需要更多青年力量扎根乡土,以专业智慧解码传统村落的现代转型密码,让更多“白雾村”在时代浪潮中焕发新生。

云南网通讯员 沈凯文 尹晨宇

https://m.yunnan.cn/system/2025/07/05/033536645.shtml

版权所有©昆明理工大学 滇ICP备05001246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402000430号 All Rights Reserved ©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