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11 日下午,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迎来一场兼具学术深度与传承意义的专题讲座。87 岁高龄的前云南工学院建筑系首任系主任、云南建筑教育先驱朱良文教授返校开展学术报告,以“传统民居及聚落的研究、实践与三观”为题,与师生共探传统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之道。

讲座中,朱良文教授以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为主线,系统回顾了自己在传统民居及聚落研究领域的早期理论探索与应用实践。结合西双版纳傣族新民居建设、红河元阳梯田遗产保护、四川大凉山贫困村搬迁三个典型案例,深入剖析不同类型遗产保护利用路径的差异性与同一性,用鲜活的实践经验为师生打开研究思路。作为拥有 65 年建筑教育经历的“引路人”,朱良文教授还分享了自己在长期研究与实践中形成的“三观”,既是对个人学术生涯的回望总结,也为青年师生提供了宝贵的思想指引。
讲座尾声,朱良文教授寄语师生:“传统民居与聚落研究道路漫长、课题广阔,现实中仍有大量问题亟待解决。当前乡村振兴与城市更新战略推进,为建筑领域从业者提供了广阔的研究空间与实践机遇。希望大家紧密结合学校办学特色,深入基层、扎根实际,在理论探索与工程实践中持续发力,为建筑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作为云南建筑教育的开拓者,朱良文教授的学术履历与云南建筑事业发展紧密相连。他 1960 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系,曾在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执教 14 年,积累了扎实的教学与研究经验。此后,他投身云南建筑教育初创事业,于 1983 年牵头筹建云南首个建筑学专业,并担任云南工学院建筑学系首任系主任、云南工业大学建工学院院长,为云南建筑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
长期以来,朱良文教授深耕地方民族建筑及传统建筑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成果丰硕。先后出版《丽江古城与纳西族民居》《传统民居价值与传承》等专著,为传统民居研究提供重要理论支撑;2010 年获“中国民居建筑大师”称号,2016 年凭借“元阳阿者科哈尼族蘑菇房保护性改造”项目斩获住建部田园建筑一等奖,2018 年获“中国民族建筑事业终身成就奖”,2019 年被授予丽江市“荣誉市民”,因对丽江古城保护的突出贡献,被媒体誉为“丽江保护第一人”。此外,他还于 2013 年在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设立“朱良文奖助学金”,以个人经历传递对建筑教育的深切关怀。
此次讲座的举办,不仅让师生近距离感受学术大师的治学精神,更搭建了传统建筑文化传承与建筑教育创新的交流平台,对推动学院相关学科发展、培养高素质建筑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供稿: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