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至17日,第十届灵长类生物医学国际研讨会(ISPR2025)在昆明举办。本次大会由灵长类研究创新联盟和昆明理工大学省部共建非人灵长类生物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以“基础科学前沿与转化医学研究”为主题,汇聚国内外科研院所、高校、医院与产业界的500余位专家学者和青年研究人员,共同探讨灵长类生物医学的前沿进展与未来方向,搭建了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中国科学院院士、大会主席季维智教授出席开幕式。

大会聚焦五大核心议题:“胚胎发育与器官发生”“细胞稳态与疾病模型”“干细胞与组织再生”“类胚胎与类器官”“生物治疗技术与临床转化”。会议特别邀请了来自剑桥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多伦多大学、卡罗林斯卡学院、柏林健康研究所、奥地利分子生物技术研究所、日本理化研究所、韩国科学技术院,以及北京大学、同济大学、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等国内外知名机构的57位学者,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与前沿观点。

主旨报告论坛集结了国内外顶尖专家分享最新研究进展,分别介绍了干细胞与发育生物学、疾病模型及治疗策略的多样化研究,展示灵长类生物医学基础科学前沿与转化医学研究的深度拓展和创新实践。

“胚胎发育与器官发生”分论坛,聚焦胚胎发育与器官发生的机制研究和先进技术开发,加深了对生命起源和器官构建的理解,为出生缺陷、器官再生等医学难题提供了新思路。“细胞稳态与疾病模型”分论坛,探讨了衰老与神经疾病的机制,细胞与基因治疗方法的开发。通过融合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为理解疾病机制和开发新型疗法开辟了广阔前景。“干细胞与组织再生”分论坛,围绕细胞重编程、损伤修复与再生机制展开多维度探讨。报告主题涉及从基础机制到临床应用,融合了基因编辑、人工智能等跨学科技术,为重大疾病治疗提供了新策略。“类胚胎与类器官”分论坛,深入探讨了基于干细胞和组织在模拟人类发育、疾病机制研究和药物筛选的创新应用,展示了类胚胎与类器官模型在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中的巨大潜力,为机制研究、疾病建模和药物筛选开辟了全新视野。“生物治疗技术与临床转化”分论坛,围绕基因编辑、细胞治疗、异种移植等前沿领域展开深入探讨。通过各领域专家的个人分享与跨界碰撞,报告内容为参会学者带来一场涵盖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和临床试验的生物治疗学术盛宴。
“青年论坛”充分体现了青年学者在技术革新与机制探索中的前沿视角,为生命医学研究注入了创新活力。经评选,五位同学荣获本届会议“最佳壁报奖”,并应邀作口头报告。

作为全球灵长类生物医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盛会之一,ISPR自2004年首届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十届,见证并推动了灵长类研究在科学性、广泛性与应用性上的长足进步。二十多年以来,中国在全球灵长类生物医学研究中日益成为活跃而重要的力量,本次大会的成功举办,进一步彰显了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地位与学术影响力。
(供稿:灵长类转化医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