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就业 > 硕士研究生招生 > 正文

硕士研究生招生

昆明理工大学201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发布日期:2013-12-05 点击量:

学校简介

昆明理工大学创建于1954年,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行业特色、区域特色鲜明,经济、管理、哲学、法学、文学、艺术、医学、农学、教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是云南省规模最大、办学层次和类别齐全的重点大学。学校现有呈贡、莲华、新迎三个校区,占地4300余亩,办学总资产原值66亿元,建筑面积134万平米;主校区为呈贡校区,位于昆明市呈贡大学城,占地3200亩。

学校现有25个学院、1个教学部、4个研究院和1个直属三甲医院,设有研究生院;有93个本科专业,在全国设有近40个函授站,有72个夜、函大本专科专业;全日制在校本科学生27777人,博士、硕士研究生8968人,2012年招收留学生1277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在学校设立“后备军官选拔培训办公室”,现有近300名国防生在读。学校设立城市学院,专门培养高等职业教育普通本科生。

学校有教职工3829人,其中,专任教师2261人,教授、副教授职称人员1066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兼职两院院士23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18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7人,“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入选者1人,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7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7人,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6人,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人才28人,云南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11人,云南省高端科技人才6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55人、后备人才38人,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16人,省级教学名师17人,云南省高等学校名师工作室12个。

十年来,学校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不断提高,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34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4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260项,出版论著910部,专利授权2247项;2012年科研经费规模达6.77亿元。

近60年的建设发展,学校形成了以地质、采矿、矿物加工、有色冶金等为主体的、具有特色和优势的“大有色”学科体系。现拥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23个、省院省校合作共建重点学科9个、博士后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4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74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27个和工商管理硕士(MBA)、艺术硕士(MFA)、建筑学硕士、农业推广硕士、工程管理硕士、城市规划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学校拥有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技术转移示范中心、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国家级平台;国家认可实验室;教育部省部共建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环保部工程技术中心、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重点实验室、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工程实验室、省工程研究中心、省部级检验站、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省级产学研联合开发中心、云南省能源效率中心、云南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云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园、云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云南省社科研究基地等省部级平台4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云南省创新团队、云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等共13个,甲级资质的设计研究院1所。

学校已建成国家精品课程8门、省级精品课程32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国家双语示范课程2门、省级双语示范课程7门、国家教学团队3个、省级教学团队9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2个、国家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8个、省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7个;省级小语种人才培养示范点1个、国家精品教材1部、省级精品教材4部、省级优秀教材11部、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3部、省级“十二五“规划教材17部;有5个专业通过国家专业评估、3个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教育部质量工程“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入选学校,共有112个项目获国家资助、10个项目获云南省资助;获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44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2项,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项目3项,省级高等学校本科实践教学能力提升工程项目2项;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和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规划”学校;图书馆藏书272万册、中外文电子图书220万种,中外文纸质期刊累计5500种,网络数据库130个,是“全国研究级文献收藏单位”和“西南地区有色金属专业文献信息中心”。

学校与美国、德国、法国、英国等30多个国家的6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友好合作交流关系;在面向周边国家的工程及管理人才长期培养、国际技术转让,面向发达国家的高水平合作研究方面,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和影响力。经国家汉办批准在瑞典设立“孔子学院”;在老挝、泰国、越南设立了国外办学点;在亚欧合作、中国与东盟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等重要国际区域合作机制中,作为中国高校代表发挥了积极作用。

今天的昆明理工大学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昆工人将秉承“明德任责、致知力行”的校训,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努力把昆明理工大学全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201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相关情况说明

一、我校2014年预计招收硕士研究生约2300人。各专业招生名额为学校预分配名额,仅供考生参考。实际招生人数以国家正式下达计划后确定的招生人数为准。录取时可视生源情况对各专业招生计划作适当调整。

二、凡第一志愿报考我校,并达到教育部规定的复试基本要求的上线考生可参加我校复试,复试合格的考生可在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录取。

三、招生专业目录中凡注有“▲”号的专业为国家重点学科专业,注有“△”号的专业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专业,注有“●”号的专业为省级重点学科专业,注有“★”号专业为学校自主设置的二级学科专业。

四、我校与省内外科研院所及国有大型企业建立有研究生培养基地,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学生进校后,根据双向选择,第一年在昆明理工大学相关学院完成研究生课程学习,一年后派往联合培养基地进行课题研究和学习。主要合作单位有:钢铁研究总院(北京)、中国有色地调中心(北京)、中国社科院哲学院(北京)、昆明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广州工业技术研究院分院、广西有色集团公司、贵州省有色地质勘查局、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云南电网公司、华能澜沧江水电公司、水电十四局、云南省冶金集团公司、云南省建工集团公司、昆明钢铁集团公司、云南省林业科学院等。

五、目录中公布的研究方向,仅供考生参考,具体研究方向待入学后进行师生互选后再行确定。

六、同等学力考生不得跨学科报考,否则不寄发《准考证》。复试时须加试报考专业两门本科主干课程。

七、外国语只能选考英语,不接受其它语种考生。

八、报考条件

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报名参加全国统考(工商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工程硕士中的项目管理领域除外):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必须符合下列学历等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自考本科生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含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二)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报名参加工商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工程硕士中的项目管理领域考试:

1、符合条件(一)中第1、2、3各项要求。

2.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经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或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三)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报名参加我校单独命题考试:

1、符合条件(一)中第1,2,3各项要求。

2、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学历后连续工作4年或4年以上,业务优秀,已经发表过研究论文(技术报告)或者已经成为业务骨干,经考生所在单位同意和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推荐,定向就业本单位的在职人员;或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后工作2年或2年以上,业务优秀,经考生所在单位同意和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推荐,定向就业本单位的在职人员。

九、报名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网上报名时间为2013年10月10日-31日,现场确认时间为每2013年11月10日-14日,逾期不再办理,请考生务必注意。网上报名地址:“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教育网址:http://yz.chsi.cn,以下简称“研招网”。),现场确认地点:本人所在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公告指定的报考点(由考生本人网上报名时选定,参加单独命题考试、工商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本校推免生必须到我校研招办办理报名手续)。

十、初试考试时间为2014年的1月4日-6日,具体时间以《准考证》通知时间为准。《准考证》由考生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 在2013年12月25日-2014年1月3日自行登录全国研招网下载打印,学校不再寄发。

十一、我校各专业均可接受校外推荐免试生,欢迎取得推荐免试资格的校外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来我校深造。具体要求请查阅《昆明理工大学2014年接受校外推免生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有关规定和要求》。

十二、我校执行教育部确定的B类考生录取政策,2013年各学科复试基本分数为:

哲学:总分270分,单科35(53);

经济学:总分330分,单科46(69);

法学:总分305分,单科39(59);

艺术学:总分310分,单科31(47);

理学:总分280分,单科36(54);

工学(不含工学照顾专业):总分285分,单科37(56);

工学照顾专业(一级学科)(包括力学、冶金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水利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矿业工程、农业工程):总分270分,单科34(51);

医学(不含中医类照顾专业):总分280分,单科35(105);

管理学:总分335分,单科48(72);

工商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总分145分,单科36(72);

建筑学硕士、城市规划硕士、工程硕士(不含工程照顾专业): 总分285分,单科37(56);

工程硕士照顾专业(包括冶金工程、动力工程、水利工程、地质工程、矿业工程、安全工程、农业工程): 总分270分,单科34(51);

艺术硕士: 总分310分,单科31(47);

农业推广硕士:总分245分,单科30(45)。

(注:单科成绩中括号内数字为满分大于100分科目成绩,括号外数字为满分100分科目成绩)

十三、我校接受二志愿调剂考生(学术型研究生不接受同等学力报考考生调剂),具体要求请考生在2014年3月中旬左右关注我校网站招生信息栏和全国研招网昆明理工大学页面发布的招生信息,并以教育部当年关于调剂录取的政策为准。

十四、按照国家规定,复试时由学校对考生的报考资格进行审查,凡不符合报考规定条件的一律取消复试资格。复试时查验考生身份证、毕业证书(应届本科生查验学生证,入学报到时再交验本科毕业证书),毕业证或应届本科毕业生学籍需在教育部进行电子注册或认证。

十五、复试工作安排在2014年4月中旬左右进行。复试考试内容包括外语(含听力、口语、专业外语阅读和翻译)、专业课笔试、综合面试。各专业复试阶段考试科目见《招生专业目录》。

十六、我校有关研究生招生的报名、考试、成绩查询和打印、调剂、复试和录取人员名单等信息和有关通知全部实行网上公布,不再另行通知考生本人,请考生密切关注我校网站发布的招生信息。具体如下:

1、《准考证》打印时间:2013年12月25日-2014年1月3日,请考生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自行登录全国研招网下载打印;

2、初试成绩公布时间:3月初左右;

3、接受调剂考生有关规定及要求发布时间:3月中旬左右;

4、复试名单公布时间:4月初左右;

5、复试成绩公布时间:复试结束7天后;

6、拟录取名单公布时间:5月中旬左右;

6、正式录取名单公布时间:6月上旬左右;

7、录取通知书寄发时间:6月20日左右。

十七、我校研究生招生工作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学校研招办负责宏观管理,具体事项由各学院研究生教育办公室组织进行。考生对招生专业目录中公布的考试科目、研究方向等内容如有疑问的,请直接与相关学院联系。

热忱欢迎全国各地广大考生报考昆明理工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主页:http://www.kmust.edu.cn

学校通讯地址:呈贡校区: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大学城 邮政编码:650500

莲华校区:云南省昆明市一二一大街文昌路68号 邮政编码:650093

联系部门:昆明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或各学院研究生教育办公室

学校研招办联系电话(传真):0871-65112931

研招办联系人:钱燕、彭咏梅

附件一:《昆明理工大学201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及学院联系方式.xls

附件二:《昆明理工大学201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doc

附件三:《昆明理工大学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rar

附件四:《昆明理工大学历年专业课试题.rar

附件五:《昆明理工大学2014年接收校外推免生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有关规定和要求.doc

昆明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二 0一三年九月

版权所有©昆明理工大学 滇ICP备05001246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402000430号 All Rights Reserved ©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