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0日,全省防汛救灾工作总结会议在昆明召开,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总结提升“1262”预警叫应机制的做法经验,表扬了全省在防汛救灾中表现突出的100个集体和300名个人,复盘成功典型案例,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有信心持续深化完善防汛救灾机制,推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迈上新台阶,为开创云南发展新局面筑牢安全屏障、注入强劲力量。
凝聚共识
持续完善“1262”机制
在我省承担防汛救灾工作任务的许多重要责任部门看来,他们既是“1262”机制的建立参与者,也是机制运行的受益者。“面对严峻复杂的灾害风险挑战,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众志成城、科学应对,实现了‘人员伤亡最小、财产损失最低’的既定目标,防汛救灾工作实现了历史性、根本性转变。”省自然资源厅地质勘查管理处处长亢卓是会议上受到通报表扬的一员。长期奋战在地质灾害防御一线的他认为,会议不仅总结经验启示,更吹响了新一轮战斗的号角。下一步,将把会议的部署要求转化为具体行动和实际成效,筑牢思想“堤坝”,强化责任落实;筑牢工程“堤坝”,补齐防御短板;筑牢预警“堤坝”,提升响应能力;筑牢基层“堤坝”,夯实群测群防;筑牢机制“堤坝”,强化协同联动,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举措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坚决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地质安全保障。
“全省水利系统认真把‘1262’机制落实到水利防汛救灾的监测预报、会商研判、排险调度、转移避险各项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近4年来,我省没有发生过水库垮坝、重要堤防决口和重要基础设施受到冲击灾害,最大限度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省水利厅水旱灾害防御处处长张永利说,下一步,将认真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进一步清单化、制度化推进“1262”机制运行,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强化、加快预警预报监测体系建设,强化调度叫应,认真做好人员的转移避险,突出抓好山洪灾害防御和中小河流防范,确保全省江湖安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全省上下用4个汛期的运行和实践,将“1262”机制穿透各级直达防汛“最后一公里”,得到广大人民群众普遍认可。省应急管理厅水旱灾害应急救援管理处副处长肖杰表示:“作为应急管理人员,我们将按照会议的部署要求,进一步实践好‘1262’机制,从气象预报预警、精准指挥调度、强化部门联动、风险隐患排查、提前转移避险、高效抢险救灾等方面抓好工作落实,当好人民群众的守夜人。”
省气象局应急与减灾处处长陈兆武说:“会议充分肯定了‘1262’机制运行以来全省防汛救灾工作取得的成绩,让我们气象工作者深受鼓舞、倍感振奋。下一步,我们将加快实施数智防汛气象监测预报预警能力提升工程,积极推进加密气象观测网建设,填补气象监测盲区,力争到‘十五五’末,做到县县有雷达、村村有自动站;积极搭建超算、智算资源,着力发展‘数值模式+人工智能’双轮驱动的精细化预报技术,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打出预警提前量,为‘1262’机制高效运转提供坚实的气象保障。”
横向拓展
推动机制转化运用
“1262”机制带来的启示不仅仅限于防汛救灾,随着机制向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文旅、广电、消防、森防等重点行业部门拓展,各部门围绕“1262”机制的工作细则、配套机制等,推动机制向消防救援、公共安全、文旅等领域转化运用,实现横向贯通联动。
省消防救援总队指挥中心干部柳希富表示,将坚定不移把会议精神转化为训练和实战的强大动力,不断提升专业化救援能力和抢险救援效能,切实做好今冬明春防汛抗旱重点工作。同时,进一步加强备勤值守和应急准备,确保在关键时刻能够迅速响应、果断出击、高效处置,真正做到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全力以赴守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省公安厅新闻宣传处民警钟立业说,“1262”机制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在防汛救灾实践中的生动诠释。作为公安宣传战线的一名民警,将自觉把会议精神转化为具体行动,用镜头捕捉网格民警的前哨担当,用笔墨书写民辅警逆行抢险的硬核力量与暖心细节,努力让防汛救灾中的公安担当可见可感,为提升全社会防灾减灾能力、筑牢安全防线凝聚更强大的警心民心。
昆明理工大学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左红武表示,学院拥有全省唯一的云南省防灾减灾研究院科研平台,将组织全院师生深入学习领会会议精神,发挥好学院的学科和人才培养优势,通过洪流演化模拟推演,精准预测各类灾害发展趋势;依托避灾路线智能优化,科学规划应急疏散方案;借助数字孪生与现代监测技术,实现泥石流风险监测预警;运用好前沿技术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构建“空天地”一体化救援指挥体系,提升应急响应与指挥调度效率,为云南省的防汛救灾提供关键技术支持,为筑牢防灾减灾安全防线发挥出学校的重要科技支撑力量。
“会议的召开既为我们提供了经验借鉴,也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要求。”云南大学东陆校区综合管理服务办公室工作人员胡小峰表示,将深入学习“1262”机制经验启示,构建校园安全防控体系。完善突发处置应急预案,健全指挥体系,部门与部门、区域与区域、预警与应对要联动,既各负其责又协同作战;强化网格化管理,做到每个校区院片设置专门的网格员,充分发挥网格员的前哨作用;实时关注天气情况,大雨大风期间及时预警,提前安排部署积水排查,树木倾倒排查,围墙、电线线路、高空玻璃隐患排查等工作;提前储备好设备物资,关键时刻拉得出、顶得上。
本报记者 朱丹 张潇予 陈怡希 王云
https://epaper.yndaily.com/app_ynrb/2025-11/21/content_99568513.html